2021-10-14媽祖~千年信仰,日趨璀璨 / 單兆榮 /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

從民間的「嵋嶼神姑」、「通賢靈女」到官封的「夫人」、「妃」、「天妃」、「天后」,直到「天上聖母」,以歷代朝廷加封高達64字至今,她是女神,也是慈母,更是功臣。細數歷史上人們對她的認知轉變,能更理解這次展出48幅瓷圖的意義。
1946(民國35)年先有莆仙會館,1978(民國67)年廓為興安會館(現今地址:臺北市同安街90號),並於四樓增設湄洲天后宮,作為遷台懷鄉與宗教寄託的場域;1991(民國80)年隨著兩岸探親的往來,湄洲祖廟有了媽祖駐蹕台灣的行宮,各種交流活動持續不輟。2021(民國110)今年展出的巨幅燒瓷圖和說明,其實在會館左邊牆上也有8幅壁畫;北投關渡宮的「媽祖神蹟牆」,以及出版的三冊媽祖圖說都能見到熟悉的圖樣與字句;其他媽祖廟也有。顯然他們都來自同一本記錄~明代嘉靖禮部尚書林堯俞的《天妃顯聖錄》。
根據蔡相煇教授的考證,這位林尚書,莆田人,看過廟僧收藏的《顯聖錄》,透過自己收集官方賜號文件、改寫民間傳說而成。但因為明清之際的動亂,40年後才出版。他寫到崇禎初年,之後則是繼續疊加至清代。有趣的是,仔細閱讀此書,已然將媽祖與文聖的孔子、武聖的關公並列,成為儒家學者也能認同的忠孝視角,依照編年的方式,呈現媽祖精彩的一生和昇天後的殊榮。
一位行蹟壯盛的神祇,必有不凡之處,且從小見大。如滿月不哭、接收銅符、機杼救難,成為救下父親的孝女。之後,救難的範圍擴及鄰里、興化府、閩浙地區,這些民間奇蹟的傳說,也影響到出使海外的大臣,如鄭和下西洋,從蘇州劉家港出發,隨行船員多閩浙熟悉海運者,廣大的海域,天威難測,出發前的祈求儀式,讓媽祖神威上到朝廷。
生於北宋初年的她,南宋封夫人、光宗封妃、元朝開啟天妃名號,直到明朝。就像許多神祇一般、也像人間官員步步高升,明朝林尚書的書名只呈現到「天妃」。至於「天后」則是清朝攻台以後的事了。因為來自清朝的觀點,所以之後記載的顯聖錄,呈現的是媽祖如何助攻台灣。協助討伐三藩之亂的姚啟聖,打敗也趁機呼應的鄭經。之後,姚啟聖成了福建總督(後合併浙江福建,改為閩浙總督),推薦姻親施琅攻台,媽祖再託夢護舟、湧泉給施琅軍隊,姚總督接受了鄭克塽的投降,於是湄洲祖廟大闢宮殿。
相對於官方這一線記載,民間則有自己多彩多姿收伏妖怪的故事。根據明朝封神榜的邏輯,作為一名大神,必有配祀者,通常都來自精怪,收服他們,就是解救百姓。於是有了千里眼、順風耳,外加18位水闕仙班,由晏公領軍,四海龍王在內,共同協助媽祖救潦、賑饑、祈雨擋旱、除疫或鋤奸。
渡海台灣的移民則另有一套媽祖行跡流傳。明末到清中葉,移民一波波陸續前來,攜帶小型軟身媽祖分身渡黑水溝,若平安抵達,必是媽祖庇佑,起初安奉家中或各鄉會館,等安定發達後,大家出資蓋廟,不論作為主神或陪神,都有了新家。考察各地廟宇沿革,都能見到這樣的發展模式。之後,平日除了保護出海漁民,也提供了更多功能,成為全知全能的大神。媽祖也會在重大事件現身,如1884年的清法越南戰爭,波及台灣被封鎖,滬尾戰役裡,媽祖保護了淡水居民;1945美軍攻台,媽祖讓巨砲變啞…等傳說,成為台灣特有的歷史記憶。
1987(民國76)年解嚴後,開放兩岸探親,人回唐山祖地,神回祖廟交流。但對岸歷經共黨打擊宗教鴉片的文革,神像和廟宇多半毀壞,仰賴台人提供資料和資金,轉而影響祖廟。但交流是不分彼此的,台灣媽祖從原鄉帶來的是后冠坐姿,對岸經濟起飛後,則發展出站立望海巨像,也回流影響台灣,如馬祖的媽祖或台灣有些廟宇。
媽祖信仰千年,見證了千年歷史。她璀璨的一生,也是台海兩岸互通的一環。對文化而言,政權是短暫的,舊去新來,不變的是,信仰救難慈善的心。
參考文章:
1.林堯俞,《天妃顯聖錄》
2.蔡相煇,《林堯俞與天妃顯聖錄》
編按:
作者單兆榮女史係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,93年得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獎。退休後從事社會教育,為一優秀文史工作者,亦為本會高級顧問。此番「莆田市媽祖文化陶瓷藝術交流台北首展」擔任展館專業導覽,將48幅古彩媽祖聖蹟圖,以親切、流暢、口語化,做包羅廣泛介紹,深獲參訪嘉賓讚譽。
附錄:
若想依照歷史時間瀏覽「媽祖文化陶瓷藝術」,以下提供單老師的排序和簡單圖解:
1.求佛賜子:林父已有一子五女,怕一子單弱,求觀音,得女
2.天妃誕降:生日-宋太祖960年3月23日(三月肖媽祖),滿月不哭,名「默」
3.窺井得符:得井中銅符一雙,自此法力日通
4.機上救親:織布時,出神救海上父兄船難,但只救下父親
5.舫海尋兄:出帆尋找家中唯一兄長(天妃顯聖錄無)
6.化草救商:在門夾(今文甲村) 救船隻,擲草數根,化成大杉,使舟不沉
7.菜甲天成:在湄洲外島播種油菜籽,有花香,也能供奉神佛,稱菜子嶼
8.掛席泛槎(音查,指舟) :用草蓆當帆,協助船夫渡江
9.鐵馬渡江:漁民見媽祖解下屋簷前的鐵馬,騰空渡江
10.禱雨濟民:21歲時,救莆田大旱
11.降伏二神:收服順風耳、千里眼
12.龍王來朝:東海龍王興波,媽祖平浪,此後漁民在媽祖誕辰日不撒網捕魚
13.收伏晏公:收服東溟海怪晏公,成為十八水闕仙班統領
14.懇請卻病(靈符回生):以菖蒲解救莆田縣令全家
15.除高里鬼:除高里鄉的小木精怪為虐
16.奉旨鎖龍:26歲,閩浙地區豪雨成災,降伏白
17.斷橋觀風:吉蓼城的石橋上,有月孛星作怪起黑風,警告鄉民
18.臨海津法(降伏嘉佑):繡花鞋化為寶舟,壓制嘉佑
19.收伏二怪(降伏嘉應):嘉應登舟,媽祖收服於船首,兩怪都收為十八仙班
20.湄山飛昇:預言宋太宗986年9月9日登高昇天
21.顯夢闢地:湄洲祖廟初建狹窄,島上鄉人被託夢,於是募款買的擴建
22.禱神起碇:宋仁宗時,商人三寶出航,見一女子坐船碇上,祭祀後航行平安
23.枯楂顯聖:宋哲宗時,莆田東邊海域,漂一枯枝發光,建祠作為聖墩。
24.銅爐溯流:宋哲宗時,莆田南有楓亭,逆流漂來發光銅爐,建祠於錦屏山下
25.朱衣著靈:宋徽宗時,給事中(規諫的侍從)路允迪,出使高麗,救於東海
26.聖泉救疫:宋高宗時,封「崇福夫人」
27.托夢建廟:南宋高宗時,莆田白湖船隻聚集地,章、邵兩族人皆夢指地建廟
28.甌閩救潦:甌-溫州,閩浙地區救水災
29.一家榮封:宋寧宗時,聖父母祠,父封侯、兄封仙官、母姊封夫人
30.雲端顯聖(紫金山助戰):宋寧宗,助退金兵
31.擒周六四:宋寧宗時,擒草寇周六四
32.錢塘助堤:宋理宗時,錢塘江氾濫,媽祖庇佑修堤,浪不入艮山祠
33.拯興泉饑:宋理宗時,拯救興化府(莆田、仙遊二縣)、泉州府的饑荒
34.火燒長五:宋理宗時,除賊人陳長五、長六、長七三兄弟
35.燈助漕運:元文宗時,協助官方運米糧(漕運),賜封「靈慈」
36.擁浪濟舟:明太祖時,協助泉州衛(管5600人)指揮周坐,戰船渡過颱風
37.藥救呂德:明太祖時,給藥救興化衛呂德
38.鄭和免險(廣州救太監):明成祖時,鄭和要往暹羅(泰國),廣州遇風,鄭和自備寶鈔五百貫,親到湄嶼致祭。2年後(1405)第一次下西洋成功。
39.巧救柴山(琉球救太監):明仁宗時,救太監柴山,琉球途中風災
40.拾螺點悟:明宣宗,救太監楊洪,出使諸番八國-阿丹(亞丁)、暹羅、爪哇、滿剌加、蘇門答刺、木骨都束(非洲東岸)、卜剌哇(非洲東岸索馬里的布臘瓦(Brava)一帶)、竹步(與木骨都束接壤)八國,天妃攜筐採螺蜃,提醒不能登島(其實是巨鰲)
41.托夢除奸:明世宗,託夢御史林潤,彈劾必成
42.助風退寇:康熙19年(1680)2月,助敗劉國軒據守的廈門,鄭經退回台灣
43.助順加封:康熙19年(1680)2月,助提督萬正色,克復金、廈兩島
44.湧泉濟師:康熙21年(1682)10月,施琅駐莆田平海,準備征伐澎湖,託媽祖庇佑,湧泉濟師,以振奮軍心,寫「師泉井記」
45.澎湖助戰:康熙22年(1683)6月,施琅(靖海侯)征剿臺灣,駐紮澎湖,夢天妃告之:「二十一日必得澎湖,七月可得臺灣」。平海鄉人在天妃宮,見天妃衣袍透濕,左右二神將(順風耳、千里眼)兩手起泡,果然是日澎湖得捷。
46.陰護冊使:康熙22年6月,翰林院檢討汪楫、內閣中書舍人林麟焻,奉命往琉球冊封,遇風災,來回都得救。
47.大闢宮殿:康熙22年8月,福建總督姚啟聖完成攻台,大修湄洲祖廟
48.託夢護舟:康熙22年9月,同知林昇、總兵官遊澎,往撫臺灣,天妃護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