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承璜鄉長

仙游奇人,樂善好施的慈善家-張承璜鄉長

張承璜鄉長(1925-2008年),仙游興泰人,身短體胖,頭大臉圓,出生貧家。小時即與一般小孩子不同,喜玩好動、能言善道。有感家鄉沒有發展空間,立志向外發展。適逢臺灣光復,跟隨張兆煥先生來臺。由於他機警靈敏,手足輕快,不久即在臺北市興化人社會中,闖出名堂,成為一個知名的「矮仔璜」。

抗戰期間,張鄉長基於愛國熱忱,加入閩中新報社,從事後方文化宣傳工作,頗具勞績,深受社長的器重。1943年,仙游創設國立海疆大學,他受社長推薦,進入海疆大學擔任庶務,倍受校長賞識。1946年,校長張某奉調來臺灣省任職,他有機會隨同來臺,仍任庶務。當時年僅20歲的他,為求自我發展,立志創業,先在臺北市開設一家小規模的印刷廠,自己當起老闆。雖然工作十分艱辛,但生活則日趨安定。1949年秋,張鄉長與時在印刷廠工作的會計小姐楊雪吟結婚。楊小姐秀外慧中,才智兼優,張鄉長得此賢內助,夫唱婦隨,業務日漸擴展。

張承璜鄉長順著時代潮流,抓住機遇,苦心經營,事業興旺,鴻圖大展。40年間,先後經營典當業、曾擁有立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權、自己獨資經營儂來飯店、儂美大飯店、之江文化事業公司及崇寶實業公司,皆任董事長。幾十年來,歷盡艱辛奮鬥不懈,終於成為在臺興化人巨富,為莆仙同鄉商之翹楚。

可貴的是他有了錢以後,毫不吝嗇地對地方公益事業以及對臺北市莆仙同鄉會之支持奉獻,對故鄉仙游興泰之回饋建設,凡他居住或營商的地區,對公益、福利,多能自動參與,出錢出力,深獲各界好評。

1946年,他赴臺之後,即與多位莆仙鄉親,共同發起籌備臺北市莆仙同鄉會,全程參與。歷任理事、常務理事、「莆仙會刊社社長」、副理事長而至顧問。40餘年,舉凡同鄉會大小活動,均能熱心參與,出錢又出力,每年還提供巨額獎學金獎勵同鄉後起之秀,貢獻良多。與已故吳越老鄉長(仙遊人)二人,當時被譽為同鄉會之兩只“石獅”。(因他倆身體一樣矮小,恰似守護同鄉會門前兩只石獅,屹立不動)。

自大陸開放探親後,他即搶先返里。立志回饋桑梓,深感欲使窮鄉致富,首應建設交通,以教育文化為根本,配合醫療、衛生、休閑設備,逐漸改善生活,充實智識水準,漸向文明富裕前途邁進。數十年來,張鄉長偕夫人雪吟女士纍計慷慨捐資新臺幣數千多萬元,先後做橋、鋪路、建亭外,在仙游縣鐘山、游洋、石蒼、象溪、蓋尾、賴店等鄉鎮興建了11所小學、4所初級中學;設立了鐘山中學、鐘山學區兩個教育基金會。倡導“尊師重教,勤奮好學”之風,另為家鄉父老興建“承璜老人院”,供老者晚年作娛樂中心之用。並設立“承璜福利基金會”以濟鰥寡孤獨者。為家鄉幼兒興建“雪吟幼兒園”,以增養新一代幼苗。為鼓勵山村中、小學中多出人才,快出人才,他還設立了“承璜教育學獎勵金”,獎勵優秀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。還先後捐資整修仙游的名勝古迹和九鯉湖、麥斜岩、單泉岩、香山寺等以發展仙游的旅遊事業。深獲家鄉及仙游各界人士讚揚,亦獲臺北市莆仙同鄉會永久名譽理事長林秀欒鄉老暨眾鄉親譽為:“仙游陳嘉庚”。

家鄉人民為了弘揚承璜鄉長捐資興建的興泰承璜詩社大樓的義舉,大樓落成時,由中華詩詞學會興泰詩社專門編寫出版“承璜愛鄉集”。以翔實的史料系統介紹張鄉長一生的事績。

福建省人民政府為張承璜鄉長立碑表彰,並頒發榮譽證書。其碑文上刻著;臺灣同胞張承璜先生,祖籍福建省仙游縣,旅居海外,情系桑梓,慷慨捐資,興學育才,為頌揚功德,激勵學子奮發進取,特立此碑。

 

張承璜鄉長以一個極為平凡的鄉下窮小子,竟能赤手空拳,在臺灣孤軍奮鬥,成為一個富人,又能深明大義,全力回饋,更屬難能可貴。說他“奇人”當不為過,不過他之能有今日成就,除自己外,尚得力於賢內助楊雪吟女士之持家理財與教子有方,功不可沒。

張承璜鄉長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。夫人楊雪吟女士,賢能淑慧,暨囊助業務,又治家嚴謹。他們育有一男四女,長子張家豪,留美歸來負責經營大飯店、長女張慧玲、次女張慧娟均受高等教育,並為理工學院副教授;三女張慧芬,僑居西德;幼女張慧菁留學美國。兒女們各展所,為社會和僑居國貢獻才華。

張承璜鄉長於民國97年1月24日,因病過世,享年85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