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后略傳

天后林姓,世居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,五代閩王時,都巡檢林惟慤第六女,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(公元960年),歲次庚申3月23。是日傍晚,見一道紅光,自西北方直射林府王氏室中,一時晶輝奪目,異香氤氳不散,俄而王氏腹震,即誕於寢室。天后生而靈異,少而穎慧,長而神化,其救世利人,扶危濟險之靈,與慈航寶筏,度一切苦厄,均屬慈悲至性,故相傳謂為大士轉身也。

天后自誕生至彌月,從不啼哭,因命名曰默娘。幼時聰明穎悟,勝於一般女孩,8歲時從塾師訓讀,出類拔萃,能悉文解義,過目不忘,一讀成誦。10歲能學母親王氏誦讀佛經,13歲得玄通老道士指點,獲得玄秘法;日夜潛心勤修,領悟諸般要典。16歲時,與女伴遊戲,跑近井邊,向井中探望,忽見神人上昇,女伴逃散,獨天后留下跪拜祈禱,神人賜予銅符一雙,上有仙官擁護。從此,天后盡心竭力,參透玄機,法力微妙,遂靈通變化,驅邪救世,屢見神異。秋季九月,父與兄渡海北上,天后依母織布,時暴風雨驟作,靈感忽動,而閉目遊神,手持梭,足踏機軸,顏色頓變,王氏急呼,醒時泣曰:「父得保全,兄已沒矣!」始知頃間足踏者父之舟,手持者兄之舵。呼其醒時舵摧,所以兄未獲。是天后顯聖之一者。嗣後常駕雲飛渡大海,眾人呼曰神女又稱龍女。

宋太宗雍熙四年(公元987年),歲次丁亥秋,9月8日,天后因心善清淨,願登幽靜之高山遠遊,預期告別父母。重九之日,即登高山,臨別神色黯然,有依依不舍之態。遂徑上湄峯山巔,但見濃雲橫岫,白氣亘天,恍聞空中絲管韻叶,八音齊奏,仰見鑾輿翠蓋,儀皀幢旛;雜踏而至,天后乃跨雲而上,俄間彩雲佈台,不復見矣。時后28歲。

溯自天后誕生之日至清道光年間,因靈性玄通,屢屢顯聖,志籍可考達50餘回,而歷朝顯聖褒封者,共24命。

宋徽宗宣和四年(公元1122年),給事中允廸路公使高麗,感神功,奏上「順濟」廟額。

高宗紹興25年(公元1155年)封「崇福夫人」。26年(西元1156年)封「靈惠夫人」。27年(公元1157年),加封「靈惠、昭應夫人」。

孝宗淳熙10年(公元1183年),以溫、台勦寇有功封「靈慈、昭應、崇善、福利夫人」。

光宗紹熙元年(公元1190年),以救旱大功褒封,進爵「靈惠妃」。

寧宗慶元4年(公元1198年),加封「助順」。6年(公元1200年),朝廷以神妃護國庇民大功追封一家。開禧元年(公元1205年),以淮甸退敵奇功加封「顯衛」。嘉定改元年(公元1208年),以救旱並擒賊神助加封「護國、助順、嘉應、英烈妃」。

理宗寶祐改元年(公元1253年),以濟興、泉餓加封「靈惠、助順、嘉應、英烈、協正妃」。三年(公元1255年),以神祐加封「靈惠、助順、嘉應、慈濟妃」。4年(公元1256年),以錢塘堤成有功加封「靈惠、協正、嘉應、善慶妃」。開慶改元年(公元1259年),以火焚強寇有功進封「顯濟妃」。

元世宗至元18年(公元1281年),以庇護漕運封「護國、明著天妃」。26年(公元1289年),以海運藉祐加封「顯佑」。

成宗大德3年(公元1299年),以庇護漕運加封「輔聖、庇民」。

仁宗延祐元年(公元1314年),以漕運遭風得助加封「廣濟」。

文帝天曆2年(公元1331年),以怒濤拯溺加封「護國、輔聖、庇民、顯佑、廣濟、靈感、助順、福惠、徽烈、明著天妃」,遣官致祭天下各廟。

皇明祖洪武5年(公元1372年),以神功顯靈勅封「昭孝、純正、孚濟、感應、聖妃」。

成祖永樂7年(公元1409年),以神屢有護助大功加封「護國、庇民、妙靈、昭應、弘仁、普濟、天妃」,建廟都城外,額曰「弧仁普濟天妃之宮」。

宣宗宣德5年(公元1430年)、6年(公元1431年),以出使諸番得庇,俱遣太監並京官及本府縣官員詣湄嶼致祭,脩整廟宇。

皇清康熙19年(公元1680年),將軍以征勦廈門得神陰助取捷,並使遠遁,具本奏上,勅封「護國、庇民、妙靈、昭應、弘仁、普濟、天妃」。20年,舟師南征大捷,提督萬正色以妃靈,有反風之功,聞于朝,加封「昭靈顯應仁慈天后」。遣官致祭。23年(公元1684年),琉球冊使汪以水道危險,荷神護佑復命,奏請春秋祀典又;將軍侯施以澎湖得捷默叨神助,奏請加封;俱差官賫香詔誥到湄褒嘉致祭。

夫上古有功德在國家者,皆登祀典,況天后秉坤儀,司水德,輔國庇民之功,着於百世,則謂神之靈爽直與經天之日月,行地之江河,運乾坤而不息可也。旅臺興化鄉親得天后之英靈所召,建祠敬祀,奉七鬯以祝神庥,佐我國家億萬年無彊之治焉。
(附註:本篇勒石于臺灣興安會館頂層「天后宮」內。)